长沙住宅“进化论 改善型需求异军突起

发布时间:2012-10-26     作者:博建行政

   回望住宅的进化论,从单纯满足居住的需求,向更加追求生活档次与品质感转变。消费者不再仅限于“居者有其屋”这种基本住宅需求,而是要求居住环境更加舒适惬意,更加人性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逐渐深入,城市的提质改造让住宅逐步进化,从改革后的第一批商品房,到后来的花园小区,再到电梯洋房、别墅……住宅进化的历程,也是大户型产品不断演变,进化的历程。 “我已经受够了小房子的压抑了,这次一定得换套大房子。”已经成婚5年的刘媛略有抱怨地说道,结婚以来一直和丈夫住在一套60的小户型里,随着孩子的出生与父母想要和孩子住在一起的愿望日益强烈,这套小小的房子已经满足不了她的需求了,而改善型的大户型变成了她的下一个目标。


   在中国人的概念里,“父母在,不远游”,许多的中国人在成年后,甚至成婚后依旧与父母居住在一起,这就要求居住空间有一定的规模,才能享受到亲情的快乐。


   据统计,中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29,2015年要达到约40。而随着“80、90”一代逐渐成为城市的主力军,承担赡养父母的压力与享受亲情的需求让刚需型的小户型已经难以满足需求,而改善型住宅则填补了这一空白。


   市场的反应就是最好的佐证。今年由于各种原因,“金九银十”成色失色不少。但在十一黄金周期间,改善型需求集体回归,别墅、大户型、洋房意外迎来了许久未现的销售高潮。在这期间,主打改善型户型的大牌房企更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案。


   由此可以看出,当市场回归冷淡,当需求被房价压抑时,一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群对于居所的改善需求也异军突起。有调查显示,35-50岁年龄段的人群购买力最强,改善需求意愿明显。其中较为中意的住房面积大多集中在120-140平方米,户型以三房、四房为主。而有改善需求的购房人成交也一直在稳定地释放。这部分客户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比刚需要低,但对项目品质的要求更高。所以成交热点会集中在局部性价比较高的楼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