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1-28 作者:博建行政
深圳市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 高海燕
十八大后的房地产走向可以概括为:“去房地产化”。其核心首先是解除房地产起落和宏观经济起落之间的捆绑关系,其次是避免房价问题成为社会问题的引爆因素。因此,在未来相当长一个周期内,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取向不会改变、政策力度不会放松,唯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政策机构有可能在适当的时候面临调整,以更长期的政策换取短期手段。
需要厘清的是,房地产的调控只是让供需关系在一个合适的价格上交易而非抑制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去暴利化也并非去利润化,而是让房地产逐步进入一个基本行业而不是特殊行业,同样,快速城市化的要求依然会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
广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胜利闭幕。而对于十八大后的中国房地产行业走向,也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十八大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正在积极研究扩大房产税试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现在还没想放松。与此同时,姜伟新还强调,随着大批保障房陆续建成,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分配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今后将继续加强保障房建设资金管理,并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放松。
在十八大会议结束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也曾在公开场合讲话中多次强调城镇化,他认为立足扩大国内需求这一战略基点需要促进城镇化发展,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推进城镇化发展,可以释放内需巨大潜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
对于十八大会议释放出的“政策信号”,在上周五本报的专题报道中,多数业内人士均表示,十八大是一个节点,房地产调控的变化取决于此。同时,预料房价会在十八大后反弹的声音也不在少数。在这一轮预测角力中,究竟谁会笑到最后?看我们的资深地产评论员又会提供怎样的思路?
杜渐:无所谓景气不景气人生处处是刚需
(资深地产评论员)
已经持续两年多的楼市调控,可谓“没有功劳,只有苦劳”,这个“苦劳”就是官方通常说的“房价的快速上涨得到有效遏制”。我们必须注意,所谓“遏制”绝非顺势而为的排解、疏通、宣泄,而是“重兵”屯集的对峙、较量,乃至扭曲,所谓行一时之效。
无数正能量、负能量所聚的“遏制点”,既没有大起,也没有大落,说明受力均衡,照这个趋势运行下去,对楼市结构性调整比较有利,至少可以争取到时间。这也就是人们希望十八大对楼市政策作出重大调整,而十八大传递出的信息仍是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放松的原因。也充分说明了世上没有空中楼阁,什么样的地基建什么样的房子的道理。
十八大期间,住建部长回答小学生提问时指出,社会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希望你们小朋友好好学习,房价的问题将来会解决的。部长的回答很明了。
当然,部长思考问题自然得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由此得出的观点也才能经得起推敲。相比之下,普普通通的平头老百姓当然得精打细算过日子。最上乘策略当然是“凉拌”,视高房价为无物,当买则买,当卖则卖,如此信手拈来的高超境界自然非富即贵,只能远观不能模仿。最下乘的策略是“对赌”,政策抑制什么,偏要做什么,仿佛国家赌输了,就是个人赌赢了,这可万万要不得。所以,没办法也没赌性,就只能中庸,只能相信最古老的说法。
哪怕人均十套房,局部短缺仍然存在;哪怕人均十套房,此房与彼房也是不同的。李嘉诚谈决定房地产价值的因素,用近乎催眠的“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说出了老派但坦诚的大实话。所谓景气不景气,对一个有价值观的技术派而言,只是挑选余地的问题;所谓刚需不刚需,对一个有大局观的技术派而言,人生处处是刚需,只是力所能及的问题……
说得这么好,为什么楼市调控一要去投资化,二要大兴保障房?这和民生大计肯定不等同于赚钱发财是一个道理。李嘉诚也很少把“三个地段”挂在嘴边了,人家现在说的是“要以人类幸福为己任”,高处不胜寒啊,低处的我们,还是尽量简单吧。(来源:云南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