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各银行被告知收紧房贷审批程序

发布时间:2008-07-25     作者:博建策划

2008年07月25日08:01 每日经济新闻


     英国《金融时报》昨日援引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的最近指示称:“商业银行应该继续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并进一步收紧审批程序。”报道称,银监会再度对银行房贷吹“紧风”,其意图在于试图避免美国“两美事件”在中国重演。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在向银行业人士询问后了解,目前银监会并没有下发新的关于房贷业务的审批指导性意见,甚至近期也没有新的窗口指导。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地区房地产企业信贷重新开闸、行业企业被批准发行公司债融资等利好消息的刺激下,截至昨日收盘房地产板块涨幅超过4%,包括金地集团、渝开发、中粮地产等11家行业企业涨停,表明市场对房地产放松控制似乎有所预期。


  警告部分松动行为?


  “一方面可能是银监会老生常谈强调不能忽视风险”,一银行内部人士分析,但也更可能是暗示近期银行一些自发放松房贷业务的行为,不能再过火了。


  自去年“房贷新政”开始执行后,包括“转按揭”、“加按揭”以及惟一房产的抵押贷款等业务,已相继被监管层加停,同时提高了对二套以上房屋按揭的标准。但近期,“一些被明令禁止的业务逐渐有所恢复。


  另外,有报道称南京一家银行下半年要增加30亿元信贷额度,其中多数为地产专项贷款,该业务目前仍处于审批当中。同时,今年以来,国内4家房地产企业相继发行总规模达86亿人民币的公司债。


  银行方面对此的解释是,由于操作中并不释放信贷资金,因此不会增加货币投放或增加房价下降后的潜在风险,不违背监管层初衷。


  当前数据不足以否定未来风险


  截至6月底,虽然国内70个大型城市的房屋均价仍保持增长,但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交投量已明显下滑,深圳更是出现断供现象。因此,目前中国政策圈已经对国内银行的健康表示了担忧,最新的消息是,有关部门已责令深圳银监局上报当地的断供具体数据,甚至直接实地调查。


  而对于上述发行公司债的企业,中金公司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根据其销售面积和公司土地储备总规模数据,如果将类似数据作为土地储备变现的前提,地产商们在今年一季度的储备变现速度出现了下降,这个趋势可能在二季度还会继续。


  也就是说,即使目前各种松动信息不绝于耳,但其潜在的风险并未彻底爆发。


  但是,《金融时报》援引经济学家易宪容的话称,中国金融机构之所以未广泛遭遇美国“两美”事件的危机,惟一的原因即在于中国房地产整体价格继续快速增长。


  中信嘉华首席经济/策略师廖群也表示,考量当前银行的信贷质量,即使今年开始有部分授信,因受宏观环境变化而出现违约,但至少目前不会体现到报表上。 (记者 陈珂 发自上海)


  昨日,上海银监局发布《上半年上海市房地产信贷报告》称,至6月末,全市中外资银行机构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5989亿元,比年初增加562亿元,增长10.4%。


  在贷款表现方面,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较多。至6月末,全市中资银行机构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2075亿元,比年初增加145.7亿元,同比多增46.37亿元。尽管个人住房贷款探底回升,但增速仅为2.9%,明显低于房地产贷款总体增速。


  数据显示,二手住房贷款增量已远远超过一手住房贷款,成为拉动个人住房贷款增长的重要因素。上海银监局要求银行警惕二手住房贷款不良率的上升。


  报告认为上海市房地产信贷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至6月末,全市中外资银行住房开发不良贷款余额16.1亿元,比年初减少1.7亿元;不良率为1.92%,比年初下降0.48个百分点。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19.7亿元,不良率为0.64%;分别比年初减少0.9亿元和0.04个百分点。